2019年07月30日
半年工資,給孩子報了11個暑假班
最近一則話題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里的孩子!”
這是一位學生媽媽自己發出的感嘆!
這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生媽媽,在暑假期間給孩子報了11個補習培訓班和2個夏令營,共計花費5.7萬元,相當于她大半年的工資。
11個培訓班,包括語文3個、數學3個、英語1個、科學1個、編程1個、書法1個,以及游泳1個。2個夏令營,一個是國學夏令營,另一個是國際夏令營。在時間安排上,從孩子期末考試結束,一直持續到8月29日,全程無空當。
如此高昂的暑期補課費和11個培訓班,在不少家長看來都覺得完全不可思議,為什么要如此大一筆費用在孩子上補習班上?其實暑假給孩子報補習班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一個暑假一口氣給孩子報上11個補習班,確實不常見。
這位媽媽也表示:“我每年最怕過暑假了。哎,現在買東西都不敢買貴點的了,每次買東西時第一反應都是先換算成孩子的課時費,看看是不是劃算?!泵看巫约骸敖o孩子報暑假班花費那么多錢,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現在“現在沒有家長不給孩子報暑假班的吧。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你不上的話,差距就會越來越大。而且感覺周圍的學霸太多了,一比就覺得自家孩子和他們的差距很大,所以暑假必須要報培訓班?!钡@樣真的值得嗎?
是父母怕輸給別人家的孩子
多數時候,不是孩子輸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輸。
馬東曾說: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父母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就想讓孩子幫我們圓夢;
父母小時侯成績不如別人,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沒過上安穩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
正是這種焦慮,讓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于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所以這位媽媽花上半年工資用來給孩子報補習班絕非個例,中國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上花費的已經占據了家庭總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了,當然長大成人以后,關于孩子成婚成家更是一筆巨大的數目,但是這些,中國的父母都在為孩子操勞。
雖然如此,但中國父母依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
依舊害怕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沒有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沒有其他孩子的工作好,社會地位高,自己就因為在教育上吃了大虧,所以拼盡全力也不讓孩子步入自己的后塵,所以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了孩子身上,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夠承受。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
對于這位媽媽暑期給孩子報11個培訓班的事情,家長朋友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出發點!
有家長說:請問除了讀書考試,學生還能有別的出路么?不是父母焦慮,是社會,是制度讓我們焦慮,做父母的看著孩子這樣也很心疼啊,誰不想孩子天天吃吃玩玩愉快生活,可是行么?家長敢么?敢把孩子的未來賭上么?!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想辦法,而不是整天在這里叨念:你們父母太焦慮了,要毀掉孩子的巴拉巴拉~
也有父母說:不要怪父母,在自身家庭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情況下多學習是很有必要的?,F在的孩子本來就嬌生慣養,社會競爭又這么激烈!如果小時候不努力,以后大了估計連自己都養不活,那時候或許還會怪你為什么小時候不逼他一把?可以看出,多數家長對于這件事情都表示理解,只是可能11個補習班過于夸張了,不少孩子的確接受不了。
再看看下面這幾張圖:
當中國的孩子真的是太累了!
北京大學曾發布《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
在中國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哪怕考上大學后,跳樓、臥軌、跳河的慘劇也是接二連三發生。而出現這種種讓人心痛的原因,都是因為管得太多,留給孩子的自由空間太少。
它讓我們知道,中國式父母焦慮,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家長的用力過猛,可能毀掉的是孩子光明燦爛的一生。
拋掉中國式焦慮,接受平凡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為學生減輕過重課外負擔。
會上,教育部要求,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在培訓時長方面,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
此外,在規范經營方面,教育部要求在培訓平臺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辦法,不得收取超過60課時或3個月的費用,提供格式合同,降低群眾消費風險。
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將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過上理想的生活。這個愿望是最普遍的,也是人之常情。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當然能夠理解,但現實是:
大多數孩子最終會成為一個普通人,過著平凡的一生。畢竟,在社會中,普通人還是占絕大多數的,特別優秀的人只占一小部分。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當孩子學業不出色時,他們就覺得孩子這輩子都完了,于是他們焦慮不安,花費巨額補課費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拼盡全力要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
這種中國式父母焦慮如何緩解?保持一顆平常心,能夠坦然接受孩子最終可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成為普通人并不意味著孩子這輩子就完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和快樂,只要那是孩子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行。
父母不可能把孩子永遠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我們應該做的:
就是拋掉無用的中國式焦慮,不去按照自己的期望給孩子規劃好人生之路,然后催促孩子不斷前進;而應該僅僅以陪伴的姿態,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支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
最后,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有一顆平常心,有勇氣對孩子說:
孩子,無論你是否優秀,我都會永遠愛你。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健康快樂,擁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